海淀法院發布涉互聯網十大案例 涉網知產案攀升給審判帶來挑戰
(記者林靖)中國知識產權審判已走過整整20年。今天上午,北京市海淀法院作為全國首批審理知產案件的基層法院,發布了審判20年涉互聯網經典十大案例。
“從兩間辦公室發展到兩個庭室、十個數字化法庭,審判人員從當初的6名發展到如今的22名,全年收案從成立初的50件發展到如今的突破6000件,占北京市法院受理知識產權案件的30%。”海淀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張弓上午對記者說,1995年海淀法院被最高法院確立為全國首批審理知識產權案件的基層法院,至今已經20年了。20年間,在法無明文規定、缺乏在先裁判、新技術新問題沖擊等一系列挑戰下,海淀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始終把握“與時偕行”的特點,通過審結一批經典案件為全市乃至全國知識產權審判提供有益參考和借鑒。
上午,海淀法院民五庭與中關村法庭共同發布涉互聯網十大經典案例:“全腦”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杰克·瓊斯”商標權糾紛案、“大眾點評網”訴“愛幫網”不正當競爭糾紛案、韓寒文學作品著作權糾紛案、“獵豹瀏覽器”不正當競爭糾紛案、“夢幻西游”游戲著作權和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新浪“拍客”商標權糾紛案、“極路由”路由器不正當競爭糾紛案、“滴滴”商標權糾紛案、周志全等經營“思路網”侵犯著作權罪刑事案等。這些案例有的率先界定了信息存儲空間網絡服務提供者的合理注意義務,有的率先探索了競價排名服務商的法律責任,有的因依法打擊了新型網絡犯罪而獲評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知識產權十大案例。
張弓副院長認為,十大經典案例反映了海淀法院知識產權審判近年來為加大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鼓勵自主創新所作出的努力。未來,信息化發展將不斷深入,知識產權經濟將更加蓬勃,而與此同時,互聯網世界規則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知識產權經濟領域權利義務邊界不清晰等問題也將日益凸顯。北京市海淀區匯聚了全國多個大型互聯網企業,涉互聯網案件數量不斷攀升。這些都將給該院知識產權審判帶來新挑戰、新壓力。該院將繼續引導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推動知識經濟在法治框架內繁榮發展。